專(zhuan)家透析下半(ban)年財政(zheng)政(zheng)策四大著力點
文章來源:sjzwx 更新時間:2013-12-25 09:21:43
日前召(zhao)開的(de)(de)中央政(zheng)治局會議明確(que)提出,要(yao)“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zhi)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de)(de)首要(yao)任務”。要(yao)實現“一保一控”的(de)(de)調控目(mu)標,除了正確(que)運用貨幣(bi)政(zheng)策以外,財政(zheng)稅收(shou)政(zheng)策將有更大的(de)(de)發揮空間。
專家認為,下半年穩健的財政政策將在促進結構調整、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保障民生、支持災后恢復重建這四大著力點上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從一系列旨在緩解貿易順差的關稅政策調整,到發行特別國債,再到支持節能減排的各項財政政策,近年來我國財政政策正進一步向經濟結構調整傾斜,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關稅政策主要是通過對進出口貨物征收關稅和管理,體現國家政治、經濟和產業發展等國家總體的經濟發展政策和方針。今年以來,我國充分運用調整關稅稅率手段,加大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兩高一資”商品出口的力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上半年我國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5%,比上年同期回落5.6個百分點。而高新技術制造業增速進一步加快,上半年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加17.6%,同比加快0.5個百分點。
在國務院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溫家寶總理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國際經濟不利因素和嚴重自然災害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但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又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較大等一些新的問題。做好當前的經濟工作,要處理好總量和結構的關系,既要保證總量平衡,又要加快結構調整。
可以預見,下半年財政政策將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經濟增速的回落,今年上半年我國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出口企業利潤下滑較大以及就業壓力加劇,這無形中加大了下半年宏觀調控的壓力。如何選擇好抑制通脹和促進增長的平衡點,成為對中國下半年宏觀調控的重大考量。
專家認為,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需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穩定增加就業,運用財政政策鼓勵自主創新,保持對外貿易政策基本穩定。
財政部、稅務總局此前宣布,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1%。
根據上半年數據,我國外貿呈現出口增速回落、進口增速加快的發展態勢。據統計,上半年我國出口6666億美元,增長21.9%,比去年同期回落5.7個百分點;進口5676億美元,增長30.6%,提高12.3個百分點。貿易順差99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32億美元,降幅為11.8%。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出口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有些甚至倒閉。因此國家在外貿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幫助有競爭力的企業渡過生存難關。
專家建議,中國經濟正處于向以依靠勞動生產率提高和技術進步為驅動力的增長模式轉型的重要戰略期,這一轉型必然是艱難的,對于處于轉型期的中小企業,政府在實施調控政策方面應區別對待。
由于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因此應重視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問題,在信貸和財稅政策上給予那些具有產業結構升級潛力的中小企業更多支持,并加大對產業技術更新、結構升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大潮中搶占先機。
——促進就業,改善民生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保障民生是近年來財政資金投入的重點。
根據今年財政預算安排,財政部門將大幅增加對農村社會事業的支持,中央財政為此安排了1245.2億元資金,同比增長96.5%,支持農村教育、文化、衛生和社會保障的發展。
盡管今年我國經濟面臨復雜情況,財政減收因素較多,但上半年財政收入仍實現較快增長,這有助于更好地發揮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陳平說,財政政策可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一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物價高漲的條件下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財政補貼和救助。
財政政策可以通過促進生產增加供給,這包括在農業方面進一步加補貼力度。加大對農業的補貼,既可以增加農民實際收入,促進農村消費,從而促進經濟發展,也可以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增加糧食供給,減緩由于糧價和食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此外,還可以通過減稅來增加居民收入,從而刺激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為落實積極就業政策,今年以來財政部進一步完善了從事個體經營的收費優惠政策以及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加大對個體經營者和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努力拓展就業渠道。在努力落實積極就業政策的同時,今后我國還將加快推進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讓更多困難家庭學子走進校園,將醫療和社會保障網絡擴大到每一個角落。
——加大支持災后重建力度
雨雪冰凍災害以及四川汶川地震致使我國數千萬群眾受災,物價上漲也給城鄉困難群體生活帶來影響,為此政府部門采取多項措施增加對困難群眾的生活補助,并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為支持災后恢復重建,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了700億元災后恢復重建基金,財政部門通過增加支農補貼、生豬生產補貼、退耕還林補助、小麥最低收購價等多種形式增加農民收入,并通過支持就業和減輕稅負等間接途徑增加居民收入。國家已于近日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優惠政策涉及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支持受災地區基礎設施重建鼓勵社會各界支持抗震救災以及促進受災地區就業幾個方面,力求以最大力度支持和幫助受災地區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重建家園。